close
剛剛跟阿弟聊天,說到他覺得班上同學很無趣,沒有可以一起瘋瘋癲癲的high咖,玩不起來;組個讀書會,問他比較熟的那幾個他能不能加入,同學說「人已經滿了,所以不好意思...」拒絕了他,雖然理由很充分,但是阿弟還是忍不住有些挫折難過,畢竟對方是他在班上比較會聊天的人,有些難堪、不滿、傷心,他說:「我明天就要回家!!」(註一)

聽到他說想回家,我完全能瞭解,因為大一的我也是這樣。

對我來說,在外地生活其實不是啥問題。有得吃就吞,套句我媽說的話就是「要命就要吃」,縱使挑食,還是可以在眾多的食物裡尋找比較能接受的,再怎麼樣都還是能找到比較合口味的食物,離開桃園到台中求學三年多,離開台灣到美國遊學一個半月,家鄉的食物想念歸想念,但是也很能接受異鄉的食物,在美國時,一向討厭吃生菜的我,餐餐幾乎都有生菜作伴,還是沒有適應問題。(好啦好啦,我承認拿給我眼球舌頭內臟昆蟲之類的東西我會吐,這些東西能稱做「食物」嗎?媽媽咪呀)

除了飲食不是問題,房間設備也不太成問題,我對房間的只要求乾淨清潔,不要馬桶有多條洗刷不去的水垢(還是那根本是尿垢?)、房間裡有異味或是有陳年白蟻窩,格局簡單就好,而且很多人會認床,嚴重一點的非自己棉被枕頭不睡,這對我一點都不是問題,只要有床到哪都照樣呼呼大睡。

那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大一的我不適應一個新環境、就像我阿弟一樣?

答案是人。

到一個新環境,周遭的人一定都是新面孔,曾經有個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,「我就站在你面前,但是你看不見我」,大家都看的到彼此,但是卻看不到藏在裡面的那顆心,對方是什麼樣的人,要相處過後才知道。

我一直都對新的人際關係有些戒慎恐懼,因為其實我不善交際,雖然現在講這種話大家都不相信,可是只有自己知道面對新面孔時我有多放不開多不自在,再加上國中高中時曾被排擠過,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草繩,而當時大一的我雖然努力想打入圈子,但是還是感受到這些人不是我會與之為友的類型,於是主動疏離,交友上的挫敗,還有當時剛與男友開始遠距離戀愛,種種的壓力與不快讓我只想回家。

因為家裡有父母溫柔又寬大結實的羽翼,裡頭滿滿的慈愛和關懷是在外受挫的我跟阿弟正需要的,無論在外頭是跌得狗吃屎還是撞得滿頭包,父母總是張開雙臂歡迎我們回家,這種溫暖是獨一無二的,並且阻隔了外界的傷害和醜陋,回家不一定完全治癒了受傷的心,也不一定要跟父母訴說委屈跟不滿,可是回家就是充電,讓我和阿弟多了些勇氣和力量可以繼續接受挑戰、解決難題。

曾經一度叛逆的我很不喜歡待在家裡,覺得爸媽老愛管東管西,在家裡經常和老爸大小聲吵架,但是在外生活之後,沒有爸媽的庇護,許多事情都要自己面對,才知道家到底有多溫馨,更加覺得自己當時很不孝很不應該。雖然老媽常念我沒事買那麼多包包浪費錢,老爸不喜歡我常常趴趴走,還會擺臭臉;可是回到家就有手藝超好的老媽跟熱騰騰的飯菜,健談的老爸,還有可愛的阿公阿媽跟外公外婆(註二),雖然我的家庭很普通,它卻是我心靈上最大的慰藉。






註一:台北大學在三峽,他從三峽回桃園騎摩托車只要四五十分鐘,星期三他下午三點才有課,常常星期二下課就回家,星期三再去上課
註二:我家到外婆家只要五分鐘腳程,近到一個不行,而阿媽家根本就沒有距離,因為就在隔壁而已,所以從來都沒有返鄉人潮大塞車之類的煩惱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teishe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